被看见的情绪

被看见的情绪

作者: 一簇冰叶

奇幻玄幻连载

奇幻玄幻《被看见的情绪主角分别是李伟陈作者“一簇冰叶”创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如下:第一章:染色的空气陈默觉这座城市正在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腐烂”。并非物理意义上的衰败——霓虹灯依旧闪车流如金融区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冰冷的腐烂发生在更深的层一种弥漫在空气只有他能“看见”的斑斓霉三个月在那场突如其来的街头抢劫之一切都变他被推倒在后脑勺磕在人行道的边短暂的昏迷后醒世界像是被泼上了一层油并非色彩本身的变而是……情那些原本无...

2025-04-14 06:01:03

第一章:染色的空气陈默觉得,这座城市正在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腐烂”。

并非物理意义上的衰败——霓虹灯依旧闪烁,车流如织,金融区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冰冷的光。

腐烂发生在更深的层面,一种弥漫在空气中,只有他能“看见”的斑斓霉变。三个月前,

在那场突如其来的街头抢劫之后,一切都变了。他被推倒在地,后脑勺磕在人行道的边缘,

短暂的昏迷后醒来,世界像是被泼上了一层油彩。并非色彩本身的变化,而是……情绪,

那些原本无形无质的东西,开始以具象的形态滞留在空间里。

浓烈的恐惧是粘稠的、近乎黑色的烟雾,

盘踞在阴暗的角落;尖锐的焦虑则像散落一地的碎玻璃,闪烁着刺眼的白光;而沉重的悲伤,

则如同缓慢沉降的蓝色尘埃,无声无息地覆盖着某些地方。起初,他以为是脑震荡的后遗症,

是幻觉。但当他鼓起勇气,第一次伸出手,

触碰了公司茶水间那一小团因裁员流言而产生的、淡灰色的“担忧”雾气时,

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以及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同事低头紧锁眉头的模糊侧脸和无声的叹息,

让他明白——这不是幻觉。他成了一个能看见“情绪遗留物”的怪胎。

这能力像一个潘多拉魔盒,打开了,就再也关不上。他成了城市情绪垃圾的被动观察者。

他看到刚分手的恋人在咖啡馆留下的、大片破碎的粉红色“爱恋”残片,

看到医院走廊里厚重得几乎化不开的、灰绿色的“绝望”与“祈祷”的混合物,

看到证券交易所门口,那些因暴跌而蒸腾起的、硫磺般刺鼻的黄色“贪婪”与“恐慌”气焰。

他是一家小型广告公司的设计师,工作乏善可陈,生活两点一线。

这项能力除了带来无尽的困扰和精神疲惫外,似乎毫无用处。他甚至不敢告诉任何人,

害怕被当成精神病。他努力忽视它们,戴上耳机,埋头工作,试图维持正常。直到那个雨夜,

在13号线的最后一班地铁上。车厢空旷,灯光惨白。

一个穿着不合身旧雨衣的男人跌跌撞撞地跑过他面前,冲向下一节车厢。

男人身上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情绪痕迹,仿佛一个空壳。但在他刚刚跑过的地方,

一团极其浓烈、粘稠如沥青的“恐惧”烟雾瞬间爆发、弥漫开来,几乎凝成实质,

带着一种令人作呕的冰冷腥气。陈默的心脏骤然收紧。他从未见过如此强烈的恐惧残留。

那不是日常的担忧或惊吓,而是濒临死亡的、最原始的骇然。鬼使神差地,

他伸出了微微颤抖的手,指尖触碰到那团黑色烟雾的边缘。一股冰冷的电流瞬间窜遍全身。

脑海里炸开一个极其短暂却清晰的画面:一双布满污垢和机油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死死地捂住了一个人的口鼻。 视角很低,似乎是从受害者的角度向上看。没有声音,

只有那双手的特写,以及背景里地铁隧道壁上飞速掠过的、模糊的光斑。陈默猛地缩回手,

胃里一阵翻搅。他大口喘着气,冷汗浸湿了后背。那是什么?谋杀?就在这辆地铁上?

他环顾四周,车厢里只有零星几个昏昏欲睡的乘客,一切如常。

那个穿雨衣的男人早已不见踪影。他冲到车厢连接处,望向下一节,空无一人。

恐惧像藤蔓一样缠住了他。他想报警,但该怎么说?“我看到了一团黑色的恐惧烟雾,

还摸到了凶手捂人嘴的画面”?警察只会把他送进精神病院。一夜无眠。第二天,

疲惫不堪的陈默在浏览本地新闻时,一条不起眼的报道让他血液倒流:“昨夜,

一名身份不明的流浪人员被发现死于地铁13号线列车段,初步判断为猝死,

具体死因有待调查……”报道语焉不详,配图是拉起警戒线的地铁站台。不是猝死。

陈默知道。他“看”到了。那双沾满油污的手,那令人窒息的恐惧。他第一次意识到,

这项该死的能力,或许不仅仅是困扰。它像一把钥匙,

插进了一扇他从未想过会存在的、通往城市阴暗角落的大门。而门后,是远超他想象的深渊。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眩晕。世界似乎裂开了一条缝,从缝隙里吹来的风,

带着铁锈和旧血的味道。第二章:碎裂的“解脱”最初的震惊和恐惧过后,

陈默试图将地铁事件埋在心底。他安慰自己,那可能只是巧合,

或者是自己的臆想被新闻放大了。他加倍努力地工作,试图用忙碌麻痹自己,

屏蔽那些无处不在的情绪色彩。然而,平静并未持续多久。一周后,

公司附近的一栋老旧公寓楼发生了一起坠楼事件。死者是一位独居的老太太,

警方初步结论是抑郁症自杀。陈默恰好路过拉起警戒线的现场。

出于一种他自己也说不清的冲动——或许是源于地铁事件的阴影,他绕到了公寓楼后的小巷。

那里相对僻静,警戒线也较为松散。他站在老太太坠落的地点,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

以及……一种奇特的、近乎透明的、带着微光的淡蓝色情绪残留。

那不是他想象中应有的“绝望”或“痛苦”。根据他这段时间的观察,

绝望通常是沉重的灰黑色,痛苦则是扭曲的暗红色。但这淡蓝色……它轻盈、飘忽,

甚至带着一丝……**“解脱”**的意味。陈默皱紧了眉头。一个抑郁症患者选择自杀,

留下的情绪难道不该是极度的负面吗?为什么会是“解脱”?他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手,

触碰了那片淡蓝色的光晕。没有具体的画面,只有一种感觉,

一种卸下沉重负担后的……轻松?像是长久困于牢笼的鸟儿终于飞向天空,虽然结局是死亡,

但过程却带着一种奇异的释放感。这太违和了。接下来的几天,陈默像着了魔。

他开始留意新闻报道中的意外死亡或失踪事件,并尝试去现场“观察”。他发现,

并非所有现场都有强烈的情绪残留,

似乎只有那些情绪波动极其剧烈的瞬间才会被“记录”下来。而那些被记录的,

往往与官方的结论或大众的认知存在微妙的偏差。他去了前几天报道的一起工地事故现场,

官方说是工人操作失误坠亡。但在那摊已经干涸的暗红色污迹上方,

他看到的不是“惊慌”或“痛苦”,

而是一团混杂着“愤怒”与“不甘”的、如同燃烧炭火般的赤色烟雾。

记本记录自己的发现:时间、地点、事件概述、官方结论、他“看到”的情绪残留及其特征。

本子越记越厚,他的心也越来越沉。这些偏差意味着什么?意外背后另有隐情?还是说,

情绪本身就是复杂的,临死前的感受并非外人所能揣度?更让他不安的是,

他发现自己在进行这些“调查”时,内心深处竟然滋生出一种病态的兴奋感。

就像一个偷窥者,窥探着他人最隐秘、最极端的情感瞬间。这种感觉让他既着迷又厌恶。

他开始主动寻找那些情绪残留强烈的场所。

废弃的工厂、发生过凶案的老宅、传说闹鬼的街角……他像一个嗅着腐肉的秃鹫,

在城市的伤疤上盘旋。能力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频繁接触强烈的负面情绪,

让他的精神状态变得极不稳定。有时,仅仅是路过一个残留着强烈“怨恨”的地方,

他就会莫名地感到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一次,

他在查看一个据传发生过恶性斗殴的旧仓库时,

那里残留的“狂怒”情绪如同实质的火焰般灼热。他只是稍微靠近,

就感觉一股暴戾之气直冲脑门。那天晚上,他做了噩梦。梦里他不再是旁观者,

而是身处那场斗殴的中心,拳头带着风砸向模糊的人影,胸腔里充满了毁灭一切的冲动。

他惊醒时,发现自己的拳头狠狠地砸在床头柜上,指关节一片红肿。

“等价交换……”一个词如同幽灵般飘进他的脑海。

这是他最近沉迷的一部旧漫画里的核心概念。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付出同等的代价。

他得到了窥探情绪秘密的能力,付出的代价,难道是自己的理智和情绪稳定?他开始害怕。

害怕自己被这些二手情绪“污染”,最终变成一个被狂怒、恐惧、悲伤填满的空壳。

害怕自己会像那个在地铁里跑过的雨衣男人一样,失去自我的情绪特征。

就在他犹豫着是否要彻底放弃这种危险的探索时,一个新的发现,

将他彻底拖入了更深的漩涡。他注意到,

在好几起看似毫无关联的“意外”现场包括那起工地事故和更早的一些可疑事件,

除了主要的负面情绪外,

留着同一种非常微弱、但极其独特的次要情绪特征——一种压抑到极致的、冰冷的“痛苦”,

混合着一种近乎麻木的“责任感”。这种情绪像一条细微的、几乎看不见的银线,

将这些散落的事件串联了起来。更让他毛骨悚然的是,他发现,

这种独特的“痛苦”情绪签名,偶尔会出现在一个活生生的人身上。

一个经常在城市阴影中出没的男人。他第一次注意到这个男人,

是在追踪工地事故残留的“愤怒”情绪时。那男人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外套,身材削瘦,

眼神疲惫,像一只昼伏夜出的猫,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巷的尽头,深深地看了一眼事故现场,

然后迅速消失在人群中。陈默当时并未在意。但后来,

起发生在公园的“迷途老人失足落水”事件时现场残留着奇怪的“恐慌”而非“迷失”,

他又一次看到了那个男人,以同样的方式出现,短暂停留,然后离开。这一次,

陈默集中精神“看”向那个男人。果然,在那男人身上,

他看到了那种熟悉的、冰冷压抑的“痛苦”和“责任感”的混合情绪,

像一层薄薄的灰色冰壳覆盖着他。直觉告诉陈默,这个人,或许就是解开一切谜团的关键。

或者,他就是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制造者。第三章:狩猎“清道夫”那个男人叫李伟。

陈默通过几天的暗中跟踪和观察,弄清了他的名字和大致的活动规律。

李伟似乎没有固定工作,白天偶尔会去打零工,更多的时间则像个幽灵一样在城市里游荡,

尤其是在深夜和凌晨。他总是独来独往,沉默寡言,

眼神里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沧桑和警惕。

他身上那层冰冷的“痛苦”与“责任感”混合的情绪外壳,几乎从未散去。

陈默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李伟就是一系列“意外”的始作俑者。

那些现场残留的强烈负面情绪,是受害者的;而那条贯穿始终的、李伟独有的情绪签名,

则是他作为加害者留下的印记。他像一个冷酷的猎手,在城市中挑选目标,制造“意外”,

然后像检查自己的作品一样,回到现场确认。这个猜测让陈默不寒而栗,

但也激起了他更强烈的探究欲。他觉得自己正在接近真相的核心。

被“情绪污染”的副作用似乎也在这份“使命感”下被暂时压制了。

他开始更系统地追踪李伟,记录他的行踪,试图找出他的作案模式和下一个目标。

追踪并不容易。李伟异常警觉,反侦察能力很强。好几次,陈默都差点跟丢,

或者被对方察觉。但他有自己的优势——情绪遗留物。李伟经过的地方,

会短暂地留下他那标志性的情绪痕迹,虽然微弱,但足以让陈默判断他的大致去向。

在追踪过程中,陈默对“情绪污染”的体验也越来越深。一次,为了追赶李伟,

他抄近路穿过一个据说发生过群体械斗、废弃多年的娱乐城。那里简直是负面情绪的沼泽地,

“狂怒”、“怨恨”、“绝望”像五彩斑斓的毒雾一样纠缠、翻滚。

他强忍着恶心和眩晕冲了过去,出来后感觉整个人都像是被浸泡在冰冷的泥浆里,

花了好几个小时才缓过劲来,并且连续几天都暴躁易怒,看什么都不顺眼,

甚至和好心提醒他注意身体的同事大吵了一架。他开始理解“等价交换”的残酷。

每一次窥探深渊,深渊也在回望着他,并试图将他拖入其中。这种能力带来的不是力量,

更像是一种诅咒,一种缓慢的自我献祭。但他停不下来。李伟的存在,

那些死去的、情绪被定格的人们,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他。他必须知道真相。

机会出现在一个星期三的深夜。陈默发现李伟最近几天一直在一个老旧的居民区附近徘徊。

这个区域治安较差,住着不少底层务工人员和独居老人。

通过观察李伟短暂停留的几个地点残留的情绪主要是“焦虑”和一些不明显的“贪婪”,

陈默锁定了一个可能的“目标”——一个住在三楼、以拾荒为生、据说脾气古怪的老头。

这天晚上,大雨滂沱。陈默穿着深色雨衣,藏在街对面的一个废弃报刊亭后面,

死死盯着那栋居民楼。雨水模糊了视线,也冲刷着空气中的情绪残留,

让他的“视野”变得有些困难。凌晨两点左右,李伟的身影果然出现了。

他像一道融入黑暗的影子,敏捷地翻过低矮的院墙,消失在楼道口。陈默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他拿出手机,准备报警,但又犹豫了。他没有实质证据,仅仅是“感觉”?而且,

他内心深处,更想亲眼见证,获取“第一手”的情绪证据。几分钟后,三楼的目标房间,

灯光似乎晃动了一下。陈默再也按捺不住,也跟着翻进了院子,蹑手蹑脚地摸到楼道口。

老旧的楼道里弥漫着潮湿和霉变的气味。他小心翼翼地向上走,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

越靠近三楼,空气中弥漫的情绪就越发浓烈和复杂。

他能“看到”——楼道里残留着李伟那冰冷的“痛苦”痕迹,如同冰霜蔓延。

而从目标房间的门缝里,渗透出来的,却不是他预想中的“恐惧”,

而是一种……极其强烈的、近乎沸腾的**“恶意”和“贪婪”**!

那种情绪像暗红色的、带着倒刺的藤蔓,几乎要破门而出,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腐臭味。

这是怎么回事?目标不是受害者吗?就在他困惑之际,房间里传来一声闷响,

似乎是什么重物倒地的声音,紧接着是压抑的喘息声。陈默头皮发麻,不及细想,

猛地撞开了虚掩的房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呆滞。房间狭小而脏乱,堆满了各种废品。

那个拾荒老头倒在地上,双眼翻白,口吐白沫,似乎是突发疾病。而李伟,正跪在老头身边,

一只手按着老头的胸口,似乎在做心肺复苏,另一只手里……攥着一个老旧的钱包,

钱包的搭扣敞开着,露出里面一沓厚厚的钞票。李伟听到撞门声,猛地回头,

眼神里充满了震惊、疲惫,以及……被撞破好事般的慌乱?陈默的大脑一片混乱。

这场景……更像是李伟在施救时,顺手牵羊被自己撞见了?不对!

那门缝里渗透出来的强烈“恶意”和“贪婪”是怎么回事?

难道是……这个看似可怜的拾荒老头?就在这时,陈默的目光扫过房间角落的一个旧木箱。

箱子是打开的,里面露出的不是废品,而是……一些照片,一些文件,

还有……几件看起来价值不菲的小件古董?更重要的是,从那个箱子里,

正散发出一种比老头身上更强烈、更纯粹的**“贪婪”光芒,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百向长歌
  • 准帝出手秒杀s级妖魔全球震惊了
  • 百相长歌天冥玄月
  • 永夜星河碑界
  • 大厂系统首充获得荒古圣体
  • 百相长歌人物介绍
  • 白象长个子钙片
  • 灵启征途混沌珠
  • 血色公会深坑走红毯
  • 百相长歌原创
  • 血色地毯
  • 灵笼:从发布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