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民国崛起小说

重生之民国崛起小说

作者: 幻想中大奖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重生之民国崛起小说大神“幻想中大奖”将江澄岳林国衡作为书中的主人全文主要讲述了:江澄岳睁开眼的那一烈日透过木窗打在他脸热得刺他怔怔地望着天花那是斑驳的木与记忆中的现代白漆天棚全然不手中握着不是手而是一份发黄的军政档耳边传来远处传单工厂“哐哐”作响的机械与马车辘辘之声交构成了一种他从未真实体验过的年代“你终于醒了?江军”门口传来一声熟悉又陌生的声江澄岳侧过看到一名身穿粗布军装的青年正站在门额前湿透的头发贴在眉骨...

2025-04-26 04:28:54
江澄岳睁开眼的那一瞬,烈日透过木窗打在他脸上,热得刺痛。

他怔怔地望着天花板,那是斑驳的木梁,与记忆中的现代白漆天棚全然不同。

手中握着的,不是手机,而是一份发黄的军政档案。

耳边传来远处传单工厂“哐哐”作响的机械声,与马车辘辘之声交错,构成了一种他从未真实体验过的年代感。

“你终于醒了?

江军官。”

门口传来一声熟悉又陌生的声音。

江澄岳侧过头,看到一名身穿粗布军装的青年正站在门边,额前湿透的头发贴在眉骨上。

他的军帽歪斜挂在臂弯上,脸上带着火辣辣的笑意。

脑中电光火石般掠过一个名字——沈仲鸣,前身的发小,黄埔筹建组里的事务助理。

江澄岳心头一震:不是梦,他真的回到了1923年!

是的,他记得很清楚。

前世他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军事历史研究员,在某次例行调研中死于一场突发车祸,而醒来之后,却成了这个世界的一名“江姓青年军官”,正参与筹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也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

这天,是1923年7月初。

林国衡先生正在广州主持大元帅大本营,准备筹建新式军校;国共尚未决裂,苏联顾问刚刚抵穗;而此时此刻,江澄岳正站在近代史的风口浪尖上。

他知道,这不是命运的玩笑。

而是一次……重新书写历史的机会。

“你昏了一整天了,还以为你得了疟子。”

沈仲鸣将一壶粗陶茶壶往他手边一放,“现在天这么热,我们都快晒化了,你可倒好,睡得跟头猪似的。”

江澄岳抿了一口苦涩的凉茶,心头却逐渐清醒。

房间简陋,家具只有一张铺着旧席的木床、一方方桌和几张军用铁椅。

墙上钉着筹建黄埔军校的草图和清单——宿舍建设图纸、武器采购预算、苏俄顾问接待安排。

他前世研究过这一段历史:黄埔军校正式创立于1924年6月16日,筹建期大约一年。

而这段时间正是军政大动荡、旧派势力横行的时期,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黄埔都可能胎死腹中。

但现在,一切机会都在自己手里。

“你别愣着了。”

沈仲鸣嘟囔着,“今天下午有个参谋会议,说是林先生要亲自听取军校筹建进度。

陈先生也会来。”

“陈先生?”

江澄岳下意识反问。

“陈其美的旧部,广州警卫司令——陈炯霖。”

沈仲鸣低声道,“你忘了?

他和你……之前不是闹得有点僵吗?”

江澄岳心中一沉。

历史中的“陈炯霖”是保守派核心人物,抗拒军校现代化,尤其反对与人民党合作。

他代表的,是那个依旧希望维持军阀割据、靠裙带关系控制军政命脉的旧时代。

而自己——将是他们的死敌。

如果黄埔军校要顺利成立,就必须打破这旧格局。

下午两点,烈阳依旧。

广州大元帅府内,一间临时会议室中坐满了人。

江澄岳穿着略显宽大的军装,带着微汗走进会议室,目光一扫,立刻注意到主位上的那道身影。

林国衡。

这位面容清癯、神态儒雅的老人,正神情专注地翻阅一份军政报告。

即使身边坐着诸如汪兆铭、廖仲恺等政坛重量人物,他依旧给人一种沉静如山的威势。

他缓缓抬头,看到了江澄岳,嘴角露出一丝难得的笑意。

“江澄岳同志,听说你昨夜写了一份‘关于军官学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建议书’,我今早读了。”

江澄岳站首身子:“是,我不揣浅陋,只是觉得现有的‘带兵制’训练法,缺乏战术统筹与战略协同,不利于培养现代化军官。”

林国衡点点头:“你提的‘分科分级教学制’很有意思,尤其是把‘战术班’与‘政训班’并列,我以前没见过。”

“战士需要知道为什么而战,官兵需要知道怎样去战。”

江澄岳声音平稳,“军校不该只是训练射击和体操的地方,更该是现代军魂的孕育所。”

会议室静了一瞬。

几个旧派军官面面相觑,眼中流露出讥讽。

陈炯霖更是冷笑一声:“讲得漂亮,可你拿什么教?

拿纸上谈兵教我们打仗?”

江澄岳淡淡看向他,眼神毫无惧意。

“若陈司令不信,我愿在筹建阶段主持一次实战模拟演练。

若败,我即辞职;若胜,请陈司令退出筹建组,不再阻扰。”

一语既出,满室皆惊。

林国衡望着他,眼神亮了。

会场内的气氛一度凝固。

那句“若败,我即辞职;若胜,你即退场”,如同重锤落地,砸得整个筹建组为之一震。

林国衡略微挑眉,但没有制止,反而颇感兴趣地看着江澄岳。

他这位年轻军官,自上周提出“中央集训、分区派兵”的训练理念后,便数次触怒保守派,如今更是当众叫板旧军阀出身的陈炯霖,己然走到了风口浪尖。

“好大的口气。”

陈炯霖冷哼一声,“演练就演练,你一个书生出身的小军官,还真以为自己懂带兵?”

“那就定在三日后。”

林国衡开口,语气平淡却不容置疑,“以越秀山为演武场,模拟‘防守型据点突围战’。

双方各用一个连,公平条件。

江澄岳率一队,陈司令指派一名将校对阵。”

“若江军官胜,陈司令须书面承诺,不再干涉军校新制;若败,他即刻离开筹建组,不得再提军政改革之事。”

“……愿赌服输。”

陈炯霖脸色铁青,冷声应下。

而江澄岳,在那一瞬,仿佛听见了时代齿轮“咔哒”一响。

这是一个分水岭。

赢了,他便可名正言顺主导黄埔的训练体系、军官构成与政治课程;输了,一切不过黄粱梦醒,重生不过是另一次死亡的前奏。

晚上。

黄昏的珠江边,江澄岳一身单衣,坐在栈桥边啃着一块凉馒头。

他盯着江面出神,脑海中快速重构着模拟演练的战术布局:越秀山地形狭窄、灌木繁密,正适合布设“拦阻封锁”战术,若他能训练出一个具备现代小队协同作战意识的连队,即便兵力不足,也能借地形破局。

关键,是人。

他需要训练一个听命、懂协同、具纪律的基层部队。

而在这个时代,这种兵员近乎凤毛麟角。

脚步声响起,沈仲鸣走来,将一封信丢给他。

“你要的那批预备队名单,我翻了翻,最像样的一组,是原东江青年救国团的那几位。”

“其中有一位姓贺——贺凌风,听说在广州工人运动里很活跃,也懂一点军事……不过,和咱们这边立场不同。”

江澄岳看着那封信,嘴角泛起一抹淡淡笑意:“立场不同不要紧,只要他愿意来黄埔——就能让他看到真正的希望是什么。”

“你该不会打算……”沈仲鸣一惊。

“我要亲自训练他们。”

“你疯了?

三天,三天怎么可能训练出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

江澄岳眼神沉了几分:“他们不需要打‘仗’,只需要打一场‘漂亮的仗’。”

第二日清晨,江澄岳只带了三人,来到广州西区的一间旧铁厂。

工厂后方的小广场上,十余名青年正在进行体能训练。

他们衣着破旧,却纪律严明,每一个动作都带着火一样的决绝。

为首者,正是贺凌风。

他身材高瘦,皮肤黝黑,一双眸子炯炯有神。

看到来人,他先是一愣,然后沉声问:“你们是政府的人?”

“不是。”

江澄岳淡然一笑,“我是来请你打仗的。”

贺凌风冷冷一笑:“我们不是你们国军的枪手。”

“不是枪手,是士兵。”

江澄岳说,“更确切地说,是未来国家的第一代军官。”

他掏出一份黄埔军校的预备班申请书,又递上一张地图。

“这是越秀山演武场,我想让你和你的兄弟们,在三天内,完成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你们赢了,黄埔军校将向全国公开招生,并承认你们为首期优先入学对象。”

贺凌风没有立刻回应。

他望着眼前这个神情笃定的青年军官,心中泛起奇异的感觉。

这个人……不一样。

他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军官,不带半点优越感;更不像党棍,没有喊口号的浮躁气。

他是真的,把“胜利”两个字,捏在手心里了。

三日后,越秀山脚,云开日烈。

全广州政军要员几乎齐聚山脚,观看这场史无前例的军事演练。

林国衡、廖仲恺、胡汉民坐于主位,俄国顾问鲍罗廷也被邀请到场,眯着眼望向场地。

一侧是由黄埔筹建组临时召集的“正规军连队”,由陈炯霖亲派的亲信将领率领,兵精枪熟。

而另一侧,是江澄岳训练的“青年战术小队”,仅二十七人,服装杂乱,但目光如炬。

三天时间,他们训练了战术手语、协同换位、突击推进与烟雾掩护。

这些概念在1923年的中国军界几乎无人知晓。

随着一声号令,演练开始。

十分钟后——“敌方连长中弹阵亡!”

二十分钟后——“西翼封锁线被突破!”

三十分钟后——“据点己被夺,青队全胜!”

观礼台上鸦雀无声。

陈炯霖的脸色如铁,嘴角抽动,却说不出一句话。

而林国衡,则缓缓站起,面露赞赏之色。

“江澄岳,”他说,“你,将是黄埔的第一位特聘教官。”

当夜,江澄岳回到宿舍,窗外夜雨如注。

他独坐灯下,在厚厚的笔记本上写下第一句话:“中华之病,在于旧军之腐,旧政之烂,旧思之毒。”

“今吾执笔,只愿以新军新制,破旧制旧梦。”

“若国家将亡,吾辈何惜一死;若国家将兴,吾愿——身先士卒。”

雨声淅沥,一页一页,黄埔的新章,正从这一刻缓缓铺开。

相关推荐
  • 出宫当晚被疯批皇帝后悔了
  • 出宫当晚被疯批帝王强取豪夺免费阅读
  • 请别说爱我 宋微夏 薄以宸
  • 重回七零,打脸兼祧两房的老公:
  • 出宫当晚被疯批帝王强取豪夺小说
  • 请别说爱我小说完整版
  • 星辰未眠却爱你林悠然薄斯寒
  • 领证被爽约七次结局
  • 我欲乘风卿且去结局
  • 爱到最后是放手美文
  • 王建强陈娇娇免费阅读
  • 出宫后被疯批君王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