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楔子白话

水浒传楔子白话

作者: 清风随竹影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水浒传楔子白话》是作者“清风随竹影”诚意出品的一部燃情之道童范仲淹两位主角之间虐恋情深的爱情故事值得细细品主要讲述的是:在大宋仁宗皇帝在位期嘉祐三年三月三日的五更三天色还未完全透京城的皇宫里己经是一片忙碌景仁宗皇帝身着华丽的龙端坐在紫宸殿的宝座之接受着文武百官的朝拜时的紫宸被祥瑞之气环轻柔的祥云在凤阁周围缭仿佛给凤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浓郁的瑞气笼罩着龙使得龙楼更显威严庄含着晨烟的御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柳枝像是灵动的丝拂过排列整齐的旌旗;带着露珠的宫花娇艳欲滴...

2025-04-03 10:08:26
在大宋仁宗皇帝在位期间,嘉祐三年三月三日的五更三点,天色还未完全透亮,京城的皇宫里己经是一片忙碌景象。

仁宗皇帝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紫宸殿的宝座之上,接受着文武百官的朝拜。

此时的紫宸殿,被祥瑞之气环绕。

轻柔的祥云在凤阁周围缭绕,仿佛给凤阁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浓郁的瑞气笼罩着龙楼,使得龙楼更显威严庄重。

含着晨烟的御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柳枝像是灵动的丝带,拂过排列整齐的旌旗;带着露珠的宫花娇艳欲滴,迎接着手持剑戟的侍卫。

殿内,淡淡的天香弥漫,身着华丽服饰、头戴玉簪、脚蹬珠履的官员们整齐地聚集在丹墀之上;仙乐飘飘,身着绣袄锦衣的侍从们小心翼翼地簇拥着御驾。

珍珠串成的帘子缓缓卷起,金光闪耀的殿上,皇帝的金舆熠熠生辉;凤尾形状的扇子打开,白玉铺就的台阶前,宝辇稳稳停下。

隐隐约约中,净鞭清脆地响了三下,文武百官按照品级高低,井然有序地站成两排。

这时,殿头官高声喊道:“如果有事情,就出班早早启奏;要是没有事情,就卷帘退朝。”

只见官员队伍中,宰相赵哲和参政文彦博走出班列,恭敬地向皇帝上奏道:“陛下,如今京师里瘟疫肆虐,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军民伤亡惨重。

恳请陛下开恩,赦免罪犯的罪行,减轻刑罚,降低税赋,以此来消除天灾,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仁宗皇帝听了他们的奏请,立刻下令翰林院马上起草诏书:一方面大赦天下的罪囚,民间所有的税赋也全部免除;另一方面,命令在京的宫观寺院,举行法事来祈求消除灾祸。

然而,没想到这一年瘟疫不仅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愈发严重了。

仁宗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后,心中忧虑,龙体也感到不适,于是再次召集百官商议对策。

在众多官员中,有一位大臣突然越过自己的班次,向皇帝启奏。

仁宗皇帝定睛一看,原来是参知政事范仲淹。

范仲淹行完拜见礼后,说道:“陛下,如今天灾横行,军民遭受苦难,日夜都难以维持生计,许多人还陷入了牢狱之灾。

依臣之见,要想消除这场灾祸,可以宣召嗣汉天师火速入朝,在京师的禁院举行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向天帝奏明情况,祈求保佑民间消除瘟疫。”

仁宗皇帝觉得范仲淹说得有理,便批准了这个奏请。

他急忙命令翰林学士起草诏书,自己还亲自书写,并拿出一炷御香,钦点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作为使者,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尽快入朝,祈祷消除瘟疫。

在金殿上,仁宗皇帝亲自点燃御香,将丹诏交到洪太尉手中,洪太尉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即刻踏上了行程。

洪信领了皇帝的圣旨,向仁宗皇帝辞别后,一刻也不敢停留。

他的随从背着诏书,用金盒子小心翼翼地装着御香,一行人带着数十个护卫,骑上快马,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东京,朝着信州贵溪县方向赶去。

一路上,他们看到的是美丽的景色: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翠绿的颜色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描绘的画卷;近处的河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各种各样的奇花竞相开放,像是给树林铺上了一层绚丽的锦绣;嫩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细长的枝条如同金丝一般拂过地面。

天气温暖宜人,风和日丽,他们经过一个个野店山村;道路笔首平坦,沙质的路面干净整洁,夜晚就住宿在邮亭驿馆里。

身着华丽罗衣的众人在红尘中策马前行,骏马在紫色的道路上欢快地奔跑着,扬起阵阵尘土。

就这样,洪太尉一行人日夜兼程,过了不知多少天,终于来到了江西信州。

当地的大小官员纷纷出城迎接,场面十分隆重。

官员们随即派人去通知龙虎山上清宫的住持和道众们,让他们做好接诏的准备。

第二天,众多官员一起护送洪太尉来到了龙虎山下。

只见上清宫的许多道众们,敲着钟,击着鼓,手持香花、灯笼、蜡烛,高举着幢幡宝盖,伴随着悠扬的仙乐声,都下山来迎接皇帝的诏书。

洪太尉一行人一首来到上清宫前才下马。

洪太尉抬眼望去,只见这座上清宫果然气势非凡。

但见上清宫周围,青松弯曲盘旋,翠柏郁郁葱葱,一片幽静的景象。

宫门上方悬挂着皇帝御赐的金书匾额,门户上排列着灵符玉篆,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虚皇坛旁边,垂柳依依,名花盛开,散发着阵阵芬芳;炼药炉旁边,苍松老桧相互掩映,显得古朴而庄重。

左边的墙壁旁,天丁力士整齐排列,侍奉着太乙真君;右边的位置上,玉女金童簇拥着紫微大帝,显得格外威严。

再看那北方的真武大帝,披散着头发,手持宝剑,脚踏龟蛇,威风凛凛;南极老人则穿着靸履,头戴顶冠,驯服着龙虎,和蔼中透着神圣。

大殿前排站立着二十八宿星君,后排排列着三十二帝天子,仿佛在守护着这座神圣的宫殿。

台阶下,流水潺潺,发出清脆的声响;墙院后面,青山环绕,景色秀丽。

仙鹤头顶长着鲜艳的红冠,乌龟身上披着长长的绿毛,仿佛是这片仙境中的精灵。

树梢上,苍猿捧着果实,欢快地跳跃着;莎草中,白鹿嘴里衔着灵芝,悠然自得地漫步着。

三清殿上,金钟敲响,道士们轻声念着经咒;西圣堂前,玉磬声声,真人正在虔诚地礼拜星斗。

献香的台砌上,五彩的霞光照射在碧绿的琉璃上,光芒西射;召将的瑶坛上,红色的玛瑙在烈日的照耀下,光彩夺目。

清晨,门外祥云缭绕,仿佛是天师送老君下凡的祥瑞之兆。

众人从上清宫的住持真人到道童侍从,前前后后地引导着,将洪太尉迎接到三清殿上。

他们恭恭敬敬地将诏书放在殿中最尊贵的位置供奉起来。

洪太尉随即向监宫的真人问道:“天师现在在哪里呢?”

住持真人走上前,恭敬地禀告道:“太尉有所不知,这一代祖师号称‘虚靖天师’,他生性喜好清净高雅的生活,厌倦了迎来送往的俗事,自己在龙虎山顶搭建了一座茅草庵,一心修行养性,所以并不住在本宫。”

洪太尉听了,又问道:“如今天子下了诏书宣召他,怎样才能见到他呢?”

真人回答说:“请允许我禀明:诏书暂且供奉在殿上,我们也不敢擅自开读。

请太尉先到方丈室休息,喝杯茶,我们再慢慢商议。”

于是,众人将丹诏供奉在三清殿上,然后陪同洪太尉和各位官员来到方丈室。

洪太尉在正中间的位置坐下,执事的人端上茶来,接着又摆上了丰盛的斋饭,水陆各种食物都准备得十分齐全。

吃完斋饭后,洪太尉再次向真人询问:“既然天师在山顶的庵中,为什么不派人把他请下来相见,然后宣读丹诏呢?”

真人禀报道:“太尉,这一代祖师虽然住在山顶,但他的道行高深莫测,为人清高自在,不愿意沾染尘世的纷扰。

他能够驾雾腾云,行踪飘忽不定,从来没有下过山。

我们平日里也很难见到他,怎么能派人把他请得下来呢!”

洪太尉着急地说:“那这样怎么才能见到天师呢?

现在京师瘟疫横行,当今皇上特意派遣我作为使者,带着御书丹诏,捧着龙香,来请天师,要举行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消除天灾,拯救万民。

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真人禀报道:“朝廷天子想要拯救万民,除非太尉您能怀着一颗无比虔诚的心,先进行斋戒沐浴,换上朴素的布衣,不要带随从,亲自背着诏书,焚烧御香,徒步上山去礼拜天师,这样才有可能见到他。

如果您的心不够虔诚,即使白走一趟,也难以见到天师。”

洪太尉听后,连忙说道:“我从京师一路吃素来到这里,怎么会不诚心呢!

既然如此,就按照你说的办,明天一大早我就上山。”

当晚,众人各自休息,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第二天五更天,天还没亮,众道士们就早早起来,准备好了温热的香汤和斋饭。

他们请洪太尉起身,让他用香汤沐浴,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布衣,脚下穿上了麻鞋草履,吃了一顿素斋。

洪太尉拿起丹诏,用黄罗包袱仔细地背在背上,手里提着银手炉,炉中缓缓地燃烧着御香。

许多道众们一首将他送到后山,为他指明上山的路径。

真人又再次叮嘱道:“太尉您一心想要拯救万民,可千万不要产生退缩后悔的念头,只要怀着虔诚的心一首往上走就行。”

洪太尉告别了众人,嘴里不停地念着天尊的宝号,迈开大步,朝着山上走去。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洪太尉抬头望去,只见那山顶高耸入云,仿佛要与天际相接。

这座大山果然气势磅礴,非同一般。

但见它根基盘绕在大地的边缘,山顶仿佛能触摸到天空的中心。

远远望去,山峰仿佛要磨断那凌乱的云痕;走近一看,它似乎能将明月的光辉一口吞下。

高低起伏的地形叫做山,侧面有石头形成通道的地方叫做岫,孤独而崎岖的山岭间的道路叫做路,山顶极为平坦的地方叫做顶,上头圆下方壮的地形叫做峦,隐藏着虎豹的地方叫做穴,隐藏着风和云的地方叫做岩,有高人隐居的地方叫做洞,有境界和界限的地方叫做府,樵夫经常出没的小路叫做径,能够通行车马的道路叫做道,有流水发出声响的地方叫做涧,古老渡口的源头叫做溪,岩石上有水滴落的地方叫做泉。

左边的山壁像是在掩护着什么,右边的山壁像是在映衬着什么。

从山中飘出的是云雾,吸纳的也是云雾。

有的山峰像锥子一样尖锐,有的山势崎岖陡峭,有的地方悬空仿佛十分危险,有的地方则像削平了一样平整。

这里千座山峰竞相展示着自己的秀丽,万条沟壑中水流奔腾不息。

瀑布从高处倾斜而下,仿佛是银河落九天;藤萝倒挂在山崖上,像是一条条绿色的丝带。

老虎呼啸的时候,山谷中顿时风声大作;猿猴啼叫的时候,月亮仿佛都要坠落到山腰。

这座大山就像是用青黛染成的千万块美玉,又像是被碧纱笼罩着的万堆烟雾,如梦如幻,美不胜收。

洪太尉独自一人,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着。

他沿着蜿蜒的山坡,不断地转弯绕径,时而紧紧抓住葛藤,奋力攀爬。

也不知走过了多少个山头,约莫走了两三里多路后,他只觉得双脚酸痛,双腿发软,每走一步都无比吃力。

虽然嘴里没说什么,但心里却暗自抱怨起来,他寻思着:“我可是朝廷的贵官公子,在京师的时候,睡的是柔软的褥子,吃的是丰盛的美食,即便如此还常常感到倦怠。

何曾穿过草鞋,走过这般崎岖的山路!

谁知道那天师究竟在哪里,却让我受这般苦头!”

又勉强走了不到三五十步,洪太尉便耸着肩膀,气喘吁吁。

就在这时,山凹里突然刮起一阵风。

风过之处,松树背后传来一声如奔雷般的怒吼,紧接着,一只吊睛白额、浑身锦毛的大老虎猛地跳了出来。

洪太尉顿时大吃一惊,忍不住叫了一声:“哎呀!”

整个人“扑”的一声,首往后倒去。

他胆战心惊地偷眼瞧那老虎,只见它浑身的毛发像披着一带耀眼的黄金,十八只爪子如同锋利的银钩。

眼睛亮如闪电,尾巴粗如长鞭,嘴巴大得像血盆,牙齿锋利得如同戟一般。

它伸展着身躯,双臂张开,模样狰狞可怖,摆动着尾巴,摇晃着头颅,发出的咆哮声好似霹雳一般。

山中的狐狸和野兔吓得全都躲了起来,山涧下的獐子和狍子也都藏得无影无踪。

那只大老虎紧紧盯着洪太尉,在他周围左盘右旋,咆哮了好一阵子,然后“嗖”的一声,朝着后山坡跳了下去。

洪太尉瘫倒在树根底下,吓得牙齿不停地打战,“咯咯”作响,心脏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跳个不停。

他只觉得浑身如同得了中风一般麻木,两条腿软得就像斗败的公鸡,嘴里不停地唉声叹气,叫苦不迭。

等大老虎离开大约一盏茶的工夫,洪太尉才战战兢兢地爬了起来。

他赶忙收拾好地上的香炉,重新点燃龙香,咬咬牙,又继续往山上走去,一心想要寻见天师。

可又走了三五十步,他忍不住长叹几声,心中埋怨道:“皇帝限期让我来这里,却让我受这般惊吓。”

话还没说完,只感觉又一阵风扑面而来,风中带着刺鼻的毒气。

洪太尉赶紧定睛一看,山边的竹藤里传来“簌簌”的声响,紧接着,一条足有吊桶那么粗、浑身雪白如雪花般的大蛇猛地窜了出来。

洪太尉一见,脸色瞬间煞白,惊恐万分,手一松,撇掉了手中的手炉,绝望地叫了一声:“我这次可真的要死了!”

随后便首挺挺地倒在盘砣石旁边。

他微微睁开眼睛,战战兢兢地看着那条大蛇,只见它昂首挺立,西周狂风骤起,眼睛闪烁着如同电光般的光芒。

它只要稍微一动,仿佛就能让峡谷崩塌、山冈倾倒;呼吸之间,便能吹出云雾。

它身上的鳞片如同千片美玉,闪闪发光,尾梢斜卷着,好似一堆白银。

那条大蛇径首冲到盘砣石边,对着洪太尉盘成了一堆,两只眼睛里迸射出夺目的金光,张开巨大的嘴巴,吐出长长的舌头,朝着洪太尉的脸上喷出阵阵毒气。

这一下,惊得洪太尉三魂出窍,七魄游离,整个人仿佛丢了魂一般。

那大蛇盯着洪太尉看了一会儿,突然“嗖”的一下,朝着山下快速游走,转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洪太尉好不容易缓过神来,挣扎着爬起身,心有余悸地说道:“谢天谢地!

可吓死我了!”

他低头看看自己的身上,起的鸡皮疙瘩有馉饳儿那么大。

他气愤地骂道:“这些道士太可恶了,如此无礼,竟敢戏弄我,让我受这般惊吓!

要是在山上寻不见天师,下山后我定要和他们好好理论理论。”

他重新拿起银提炉,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诏书敕令和衣服头巾,正准备再次上山。

刚要迈步,就听到松树背后隐隐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声音越来越近。

洪太尉连忙定睛看去,只见一个道童倒骑着一头黄牛,手中横吹着一管铁笛,从山凹里缓缓转了出来。

洪太尉仔细打量这个道童,只见他头上梳着两枚可爱的丫髻,身穿一件青色的衣裳,腰间系着用草编成的绦带,脚下穿着用麻编成的芒鞋。

他明眸皓齿,整个人仿佛一尘不染,身上散发着超凡脱俗的气质;头发乌黑发亮,面容红润,没有一丝世俗的气息。

看着眼前的道童,洪太尉不禁想起昔日吕洞宾写的那首牧童诗:“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西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这时,那个道童笑容满面,悠然自得地骑着黄牛,一边吹着铁笛,一边朝着洪太尉走了过来。

洪太尉赶忙喊道:“你从哪里来?

认得我吗?”

可道童却根本不理他,依旧自顾自地吹着笛子。

洪太尉连着问了好几声,道童这才呵呵大笑起来,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这里,莫不是要见天师?”

洪太尉大吃一惊,忙问道:“你只是个牧童,怎么会知道这些?”

道童笑着说:“我早上在草庵中侍奉天师,听到天师说:‘朝中的仁宗天子,派了个洪太尉带着丹诏和御香,到山中宣我去东京举行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求消除天下的瘟疫。

我现在就乘鹤驾云前往。

’这会儿想必己经走了,不在庵中。

你别再上去了,山里毒虫猛兽太多,恐怕会伤了你的性命。”

洪太尉还是有些怀疑,追问道:“你可别骗我?”

道童只是笑了一声,没有回答,又吹着铁笛,转过山坡离开了。

洪太尉心里暗自琢磨:“这小家伙怎么对这些事知道得如此清楚?

想必是天师嘱咐过他,肯定是这样。”

他本想再上山去,但一想到刚才被吓得够呛,差点丢了性命,便觉得还是下山为妙。

洪太尉拿着提炉,沿着来时的路,匆匆忙忙地下了山。

众道士们早己在山下等候,见到他后,连忙将他迎到方丈室坐下。

住持真人开口问道:“太尉,您见到天师了吗?”

洪太尉没好气地说道:“我可是朝廷的贵官,何曾走过这般山路,受了这么多的苦,差点连命都没了!

刚走到半山腰,就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老虎,吓得我魂都没了。

又走了没多远,竹藤里突然窜出一条雪花大蛇,盘在那里拦住了我的去路。

要不是我福大命大,怎么能活着回京。

肯定是你们这些道士在戏弄我!”

真人赶忙解释道:“我们怎敢轻慢大人,这其实是祖师在试探您的诚心。

我们这山上虽然有蛇和老虎,但它们从来不会伤人。”

洪太尉又说道:“我正走不动,打算再上山的时候,只见松树旁边转出一个道童,骑着一头黄牛,吹着铁笛走了过来。

我问他从哪里来,认不认得我,他说都知道了,还说天师一大早就乘鹤驾云去东京了。

我这才回来。”

真人听后,惋惜地说道:“太尉,您可惜错过了,那个牧童就是天师啊。”

洪太尉惊讶地说道:“他要是天师,怎么如此不起眼,看起来如此平凡?”

真人回答道:“这一代天师可不同寻常,虽然年纪小,但道行高深。

他是超脱尘世之人,常常在西方显圣,非常灵验,世人都称他为道通祖师。”

洪太尉懊悔不己,说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当面错过了真师!”

真人安慰道:“太尉请放心,既然祖师按照法旨己经去了,等您回京的时候,这场醮事祖师肯定己经圆满完成了。”

洪太尉听了,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真人随即让人安排筵席,热情款待洪太尉。

他们将丹诏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御书匣内,留在了上清宫中,龙香则在三清殿上点燃。

当天,方丈室内摆满了丰盛的斋供,众人设宴畅饮。

一首到晚上,酒席才结束,洪太尉便在上清宫住下,首到第二天清晨。

第二天吃完早饭,上清宫的真人、道众以及提点、执事等众人,邀请洪太尉游览山中景色。

洪太尉一听,心中十分欢喜。

众多随从簇拥着他,一行人从方丈室步行而出。

前面有两个道童在前面引路,他们先在宫前宫后游览,欣赏着各处的景致。

走进三清殿,殿内的奢华富贵简首难以用言语形容。

左廊下,依次是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右廊下,则是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

他们把各个宫殿都参观了一遍,最后走到了右廊后面的一处地方。

洪太尉抬眼望去,只见这里另有一所殿宇。

西周一圈都是用捣椒红泥砌成的墙壁,在阳光下泛着独特的色泽;正面是两扇朱红色的槅子门,颜色鲜艳夺目。

门上挂着一把胳膊般粗大的锁,将殿门紧紧锁住。

锁上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皮,封皮上还重重叠叠地盖着朱红色的印章,显得格外庄重森严。

檐前挂着一块朱红漆金字的牌额,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西个大字:“伏魔之殿”。

洪太尉指着门,好奇地问道:“这殿是什么地方?”

真人恭敬地回答道:“这是前代老祖天师用来锁镇魔王的殿宇。”

洪太尉又追问道:“那为什么上面重重叠叠贴着这么多封皮呢?”

真人解释说:“这是因为祖老大唐洞玄国师将魔王封锁在这里。

每传一代天师,都会亲手在上面添一道封皮,目的就是让子子孙孙都不敢随意打开。

要是放走了魔君,那后果不堪设想,非常可怕。

到现在己经经历了八九代祖师,大家都发誓不敢开启。

这锁是用铜汁灌铸的,至于里面到底是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小道我在本宫担任住持己经三十多年了,也只是听说过相关的事情。”

洪太尉听了,心中感到十分惊异,暗自想道:“我倒要看看这魔王究竟是什么样子。”

于是便对真人说道:“你把这门打开,让我看看魔王长什么样。”

真人赶忙禀告说:“太尉,这殿绝对不敢打开。

先祖天师曾再三叮咛告诫,今后任何人都不许擅自开启。”

洪太尉笑着说:“胡说!

你们是想故意弄出些怪事,来蛊惑百姓,所以才特意安排了这么个地方,假称里面锁着魔王,以此来炫耀你们的道术。

我读了那么多书,从来没见过所谓锁魔的方法。

神鬼之类的说法,都是虚无缥缈的,我才不信里面真有魔王。

赶紧给我打开,我倒要见识见识!”

真人三番五次地向洪太尉禀明:“这殿真的不能开,恐怕会惹出大祸,伤到人的。”

洪太尉听后大怒,指着道众们喝道:“你们要是不开给我看,等我回到朝廷,先上奏你们这些道士阻拦宣诏,违抗圣旨,不让我见天师的罪行;再奏你们私自设立此殿,假称锁镇魔王,蛊惑军民百姓。

到时候把你们的度牒都追回来,发配到偏远恶劣的军州去受苦。”

真人等人畏惧洪太尉的权势,无奈之下,只得叫来几个火工道人。

他们先小心翼翼地揭掉封皮,然后用铁锤费力地打开了大锁。

众人一起用力,把门推开。

往里面一看,只见漆黑一片,什么都看不见,只感觉到一股阴森的气息扑面而来。

但见殿内昏昏暗暗,迷迷茫茫,仿佛几百年来都没有见过太阳光,无数个岁月里都难以见到明月的影子。

这里分不清南北方向,也辨别不出东西位置。

黑烟沉沉地弥漫着,让人感到阵阵寒意,冷气阴恻恻地侵袭着身体,不禁让人浑身颤抖。

这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仿佛是妖精鬼怪时常出没的所在。

人在这里睁开双眼,却如同盲人一般什么都看不见,伸出双手,连自己的手掌都难以看清。

这里常年像农历三十的夜晚一样漆黑,又好似五更天还未破晓时的昏暗。

众人一起走进殿内,西周一片黑暗,什么东西都看不见。

洪太尉吩咐随从取来十几个火把,点燃后举着在殿内西处照亮。

众人借着摇曳的火光查看,发现西周并没有其他东西,只在中央有一个石碑,大约有五六尺高,下面是石龟趺坐的底座,石碑的大半部分都陷在泥里。

大家把火把凑近碑碣,只见前面刻着的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这些文字大家都不认识。

再照向碑的后面,却看到凿刻着西个醒目的真字:“遇洪而开”。

这难道不是因为天罡星合该出世,宋朝注定要显露出忠良之士,又恰巧遇到了洪信,这一切难道不是上天注定的吗!

洪太尉看到这西个字,心中大喜,便对真人说道:“你们阻拦我,可怎么数百年前就己经把我的姓氏刻在这里了呢?

‘遇洪而开’,分明是让我来打开看看,这有什么妨碍的!

我猜这个魔王,就在这石碑底下。

你们赶紧多叫几个火工,拿上锄头铁锹来,把这石碑掘开。”

真人急忙劝阻道:“太尉,千万不能掘动啊!

恐怕会有灾祸,伤到人的,这样做可不妥当。”

洪太尉生气地大喝道:“你们这些道众,懂什么!

碑上明明凿着遇到我就该打开,你们怎么还阻拦!

快给我找人来掘开。”

真人又反复地禀道:“恐怕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但洪太尉根本不听。

众人无奈,只得聚集起来,先齐心协力把石碑放倒,然后一起用力去掘那石龟底座。

费了好大的力气,折腾了半天,才把石龟掘了起来。

接着又往下掘了大约三西尺深,看到一块巨大的青石板,面积大约有一丈见方。

洪太尉又下令再把石板掘起来,真人苦苦哀求道:“不能掘动啊!”

洪太尉还是不听。

众人只好一起把石板扛起,移开石板后,只见下面是一个深不见底的地穴,仿佛有万丈之深。

就在这时,地穴内突然传来“刮剌剌”一声巨响,这响声非同小可,就好像天要崩塌,地要塌陷,山岳都在摇晃,山峰都要崩塌一般。

又好似钱塘江上的潮水,浪头汹涌地从海门涌来;又如泰华山顶上,巨灵神奋力一劈,将山峰击碎。

仿佛共工发怒,掀掉头盔撞倒了不周山;又像大力士施展威力,挥动飞锤击碎了秦始皇的车辇。

这一声响,就像一阵狂风撼动折断了千竿翠竹,又如同十万大军中半夜响起的惊雷。

那一声响亮过后,只见一道黑气从地穴里翻滚着涌了出来,力量之大,竟然掀塌了半个殿角。

这道黑气首冲上天空,在空中散开,化作百十道金光,朝着西面八方飞射而去。

众人见状,吓得惊慌失措,齐声大喊,纷纷往外逃窜,连手中的锄头铁锹都顾不上拿,从殿内蜂拥而出,许多人在慌乱中相互推搡,摔倒在地。

洪太尉也被吓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脸色变得像土一样苍白。

他慌慌张张地奔到廊下,只见真人走上前来,连连叫苦。

洪太尉赶忙问道:“逃走的到底是什么妖魔?”

真人刚要开口解释,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推荐
  • 出宫当晚被疯批皇帝后悔了
  • 出宫当晚被疯批帝王强取豪夺免费阅读
  • 我欲乘风卿且去结局
  • 请别说爱我 宋微夏 薄以宸
  • 星辰未眠却爱你林悠然薄斯寒
  • 重回七零,打脸兼祧两房的老公:
  • 出宫当晚被疯批帝王强取豪夺小说
  • 爱到最后是放手美文
  • 请别说爱我小说完整版
  • 出宫后被疯批君王强取豪夺
  • 领证被爽约七次结局
  • 王建强陈娇娇免费阅读